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资讯 > 行业洞察 > 这个问题从未如此重要:如何保护野生猫科动物

这个问题从未如此重要:如何保护野生猫科动物

编辑: Luke Hunter 时间:2020-02-05 来源:猫盟CFCA

写在前面:

  

所有人仍在期待疫情的拐点,等待“特赦天下”的那一天。

当我们在家里待足两周,迫不及待想要联结世界触碰亲人、好友的时候,反思的声浪也越来越冷静而蓬勃:除了声讨吃野味的人及陋俗,我们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尊重荒野,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人类和荒野中的野生动物恰似站在平衡木的两端,下方便是谷底深崖,哪怕野生动物满身病毒大张獠牙,即使我们手中有枪,也不能轻易扣动手中的扳机。

平衡才能保命,因此实现平衡所需的尊重、保护、让步甚至对抗也都如此重要,我们永远不能因为幻想拥有一个毫无威胁的世界就扣动扳机,因为“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因此,今天,我们重谈“保护”,聚焦世界的野生猫科,由此及彼,以小见大——保护这条路上所有的考量和博弈,都将决定我们的未来。

带着带豹回家“捡屎”使命的队员走在太行天路上

-----------正文的分割线-----------

从全球视野来看,我们需要如何保护猫科动物?

卢克·亨特(Luke Hunter)是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猫科动物保护组织(Panthera)的主席。他致力于世界各地野生猫科动物的实地研究,关注猫科动物种群的发展和栖息地的保护。

在由他编撰的《世界野生猫科动物》一书中,他结合自己多年的实地考察经验和研究,从保护地、解决报复性猎杀问题、圈养与圈养繁殖三方面,对如何保护猫科动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保护地

保护猫科动物,要从保护它们在各国家公园、保护区中的栖息地以及猎物开始。

世界上大部分虎都生活在保护地或者核心受保护的景观区域里,如果这些保护地荡然无存,野生虎也将随之而去。

华南虎 图片来自WWF

“保护”一词是保护地与生俱来的特性,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保护地面临的巨大挑战。

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土地和资源压力与日俱增,破坏受保护的栖息地或猎杀野生动物等非法活动也不断增加。因此,纵然身受保护,猫科动物目前依然身处险境。

例如,传统中医异常推崇虎身体各部位的功效,这种观念刺激了市场需求,使极高的贸易利润应运而生,以至于在世界各处的虎保护区内,盗猎行为屡禁不止。

然而保护工作依然非常必要且有效。

印多尔动物园里与老虎宝宝在一起休息的雌性老虎。2018 ©Hindustan Times

根据印度的吉姆科比特国家公园和西高止山脉、尼泊尔的芭堤雅和奇特旺国家公园的调查结果显示,分布于印度和尼泊尔的虎数量都已经有所增加。详情戳:印度老虎已有2967只,然后呢?

这得益于政府、保护机构和捐赠者提供的必要资源。多方共同的努力有效地遏制了偷猎,保护了森林。要想达成这样的保护成果,世界上许多的国家公园需要付出巨大的资金投入

然而,相较全球最为贫穷的区域——西非来说,现如今绝大多数保护地内的狮都已经灭绝;政府无力负担国家公园的巡护经费,狮种群正因盗猎而逐渐消亡。其中,最主要的威胁来自对狮子猎物的盗猎

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西非仅存250只狮子,只生活在4个受到有力保护的国家公园内。这一案例比较极端,但却为世界各地的猫科动物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如果没有这些国家公园隔绝外部糟糕的人为影响,大多数猫科动物都将持续减少,甚至彻底灭绝,不复存在。

解决报复性猎杀问题

仅靠国家公园,尤其是保护不力的国家公园,并不能保证许多猫科动物的存续。尽管猫科动物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很高,它们还是会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出没。

只要有猎物和栖息地,猫科动物就可以在离人类很近的地方生活,当然种群密度会比严格保护地内要低很多。即便如此,保护工作依然不可或缺。

一个红外相机拍摄的一只老虎正在俯瞰印度乌塔阿拉克邦的科德瓦尔镇。在荒野与人类活动区的交界地带,野生猫科动物的生活越愈发艰难,针对它们的保护工作也面临巨大挑战。配图来自《世界野生猫科动物》一书

与虎和狮不同,很多猎豹、豹、雪豹以及其他猫科动物都在保护地之外生活。人类改造过的景观带连接起广袤的保护地带,个体活动范围得以扩大,核心种群之间得以实现基因交流。

然而无论在哪里,只要有人,只要有人圈养的牲畜,冲突就不可避免

 

冬天食物少,雪豹会更多地对牦牛下手。

为了保护牲畜和家园不受猫科动物的潜在威胁,人们会将其猎杀,即使有时仅出于莫须有的威胁与恐惧

与其他因素相比,食肉动物杀死牲畜的事例其实非常有限(尽管有时可能对个别牧民造成毁灭性的伤害),但预防性或报复性猎杀猫科动仍然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曾经被报复毒死的豹,希望这样的情况不再发生。杨晓东 摄

探索避免冲突的解决方案:

 

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探索猫科动物的保护途径中,避免冲突的解决方案摆在首位。

 

阿根廷的商业牧场经营者使用大型牧犬有效防御美洲狮的威胁,既防范了大猫对羊群的捕食,又避免了雇佣赏金猎人去捕杀猫科动物的传统方式。

 

在雪豹的活动范围内,保护工作者为牲畜接种预防疾病的疫苗——其实相比食肉动物的捕食,疾病造成的死亡率要高得多,通过减少疾病致死率,牧民们就可以出售富余的牲畜,购买饲料度过贫的冬天和初春时节,这样便可将牲畜圈养时间延长一个月左右,正好可以让野生有蹄类动物尽情享受山谷初萌的新草,而它们都是雪豹青睐的食物。

当牲畜出圈时,雪豹和它们的猎物已经扩散到其他地方,人兽冲突也就不易发生了。虽然双方会时感不安,偶尔也难免损失,但是采用了创新做法并认真照料自家的牲畜,便可让人类、牲畜和野生猫科动物实现和谐共处。

 

然而,不幸的是,世界各地的许多牧民仍然倾向于选择更便宜的子弹或毒药来解决问题。

几年前,突然出现在新阿姆斯特丹一人家后院中而被射杀的美洲豹 

美国仅存两只美洲豹,现在又被打死一只

一、生态旅游

 

无论是否在保护地,如果猫科动物可以为附近社区带来些许利益,保护工作就更容易扎根。生态旅游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获利途径。

 

非洲的大型禁猎区因大猫闻名,并受益于慕名而来的数百万游客的游览和消费。印度和尼泊尔的虎保护区同样受益于旅游业。所以最近十年来,人们很容易在野外观赏到伊比利亚猞猁、美洲豹、美洲狮和雪豹。

©Karine Aigner/NPL

虽然旅游收入至关重要,但只能惠及一小部分野生猫科动物

 

西非狮子数量急剧下降的部分原因是,该地区没有像塞伦盖蒂或奥卡万戈三角洲一样维持高涨的旅游吸引力。

 

二、经济补偿

解决冲突的另一种方案是提供经济补偿。通行做法是对食肉动物造成的牲畜死亡进行补偿,以此促进人兽之间的相互容忍。

 

我们也在山西做这样的生态补偿

其中一些思考:保护,选能做的事一直做下去

事实上,鉴定兽类捕食痕迹的客观难度,会使部分村民有空可钻,有时会将其他因素导致的死亡也归责于食肉动物,伪造索赔事件。

而另一方面,用补偿来弥补损失这种做法甚至会降低防范的主动性,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冲突。

相对于补偿由于人兽冲突所带来的损失,对保护行为施行奖励或“绩效支付”则显得更为积极

在墨西哥北部,如果私人土地上的红外相机捕捉到美洲豹照片,保护工作者就为土地所有者发放奖金

红外相机拍到的一只美洲豹

当美洲豹带来的收益比共存成本更高时(与此同时采取措施减少兽类捕食所带来的损失也至关重要),牧场主就不太可能猎杀猫科动物。

 

同样,如果能用保险机制解决猫科动物捕食造成的损失牧民就有动力更好地照顾牛群。

就像汽车的保险费率反映了司机避免事故的能力一样,有效防范、良好饲养的牧民可能遭受的损失更少,需缴纳的保险费更低。帮助贫穷的牧民分担保险费用就有可能杜绝猎杀猫科动物的行为。

圈养与圈养繁殖

圈养野生猫科动物的历史可以回溯到几千年前,但是把它们关在笼子里真的有助于它们的保护吗?

需要承认的是,圈养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繁殖个体的基因库,使其免遭灭绝。

 

拯救伊比利亚猞猁就依靠了一个大规模的圈养增殖项目,该项目繁殖的小猞猁数量已经超过了现有野外栖息地的容纳量。这是圈养猫科动物直接促进种群恢复的唯一案例。

伊比利亚猞猁(Lynx pardinus),图片来源网络

 

可以说没有圈养,增殖项目就不可能成功。与之类似,波斯豹也将经过这一过程重新放归到俄罗斯高加索地区;和猞猁一样,圈养波斯豹的后代将有机会接受捕食训练,为它们日后的野外生存做准备。

被放归的波斯豹离开了笼子,自然保护区 /WWF-Russia

戳:世界最牛大猫迷,正在改变波斯豹的命运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绝大多数被圈养的猫科动物永远不会有这样的未来。

一些动物园资助猫科动物的就地保护工作(尽管从全球范围来看此类资金少得惊人),或者支持在城市中开展爱护野生猫科动物的宣教活动。

能像成都动物园这样,为本土小动物——豹猫,的笼舍内提供土壤、砂石、落叶、植物、栖架、躲避、吊床、还加装监控进行观察并且制定丰容项目库和执行表的,真的非常难得。图片来源@成都动物园的扫地僧

这与马戏团或拉斯维加斯舞台圈养猫科动物做表演完全不一样——那些行为根本没有为保护作出贡献。

同样,尽管经常声称出于保护目的,私人拥有和饲养野生猫科动物的行为,特别是在美国、南非和少数其他国家,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保护作用。

 

评估现状非常关键

所有猫科动物物种都完成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评级,由于社会关注的缘故,一些区域种群或亚种也完成了独立评级,例如全球的狮被评估为易危,西非的狮亚种则被评为极危。

截至2015年,只有一种猫科动物处于极危状态——伊比利亚猞猁,当时它的野外灭绝风险已非常严峻。而后随着大规模保护工作的开展,目前伊比利亚猞猁的种群已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其评级被重新调整为濒危。

 

伊比利亚猞猁(Lynx pardinus)

物种受胁程度的降低表明该物种灭绝的可能性降低,而非已被“拯救”。虽然现今的伊比利亚猞猁比2002年被列为极危状态时更为安全,但仍然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一旦放松保护工作,它们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再次迅速下降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由于有效野外调查的不足,中国本土野生猫科动物的现状评估工作仍然面临大量空白,IUCN的评级并不能用于定义它们的生存现状。而这,也正大大影响着政府及国民的保护投入和关注。

 

控制贸易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是184个国家政府之间的一项条约,目的是控制野生生物及其部分器官的国际贸易,包括皮毛、狩猎所得和纪念品。CITES所涵盖的物种根据它们所需要的保护程度分列三个附录。

北方美洲豹保护项目提供的,被猎杀美洲豹的皮毛

所有野生猫科动物都列在附录Ⅰ或附录Ⅱ中(家猫没有列入)。附录I涵盖濒临灭绝的物种,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允许进行贸易。

附录Ⅱ中的物种虽然在短期内没有灭绝威胁,但必须对其相关贸易加以控制,避免进一步利用后可能导致的生存威胁。

卢克的论述就到这里。顺其话风而下,其实,控制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重要性,尤其是现阶段,在中国已成全民共识。

昨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所谓源头,不外乎我们对野生动物的利用和索取,“吃”和“养”。

这已不仅事关某个物种、也早已事关所有人类的福祉。

Ps:

当我们在谈论保护野生猫科动物之时,我们固然会谈到以上保护方法、成效和反思;同时,也有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我们所谈论的,与保护人类自己,竟是如此殊途同归。

阅读:10